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顺利通过

年5月23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组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示范工程的现场验收。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示范项目从设计之初就是在崔愷院士领衔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科研体系下进行的,从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到细部节点设计都融入了崔院士的指导。建设期间,崔愷院士(左)对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指导

验收专家组、项目管理组,与子课题负责人中国院建筑三院院长郑世伟及示范工程承担单位代表等人员共同参加了本次验收。专家组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进行了现场考察,子课题负责人郑世伟介绍了示范工程的建筑设计思路、理念、绿色建筑技术等内容。

现场考察结束后,项目组在北建工项目部会议室组织了示范工程验收会议。验收会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科技质量部孙金颖副主任主持,中国院建筑三院主任建筑师赵国璆针对示范项目的研究成果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审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质询和认真讨论,认为本示范工程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一致同意该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专家组成员包括:林波荣、林琳、陈自明、鹿勤、张昕宇、宋晔皓、焦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位于北京通州区,为政府办公建筑。示范项目秉承了集约、高效、开放、共享、庄重、典雅、现代、人文的设计理念,力图创造满足新时期政府需求,体现当代政府新形象,具有前瞻、经济、共享、绿色特点的“千年大计”。

张广源/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工程于年底启动方案设计,年5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年初使用方整体入驻,至本课题结题,已正式运营超过两年半的时间。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的理论体系将绿色建筑理念贯彻方案布局、施工图设计、建造施工各个阶段,理念总结为如下几点:对气候特征的应对、体量拆解、季节界面可变性、多空间组合、半室外空间利用、节材节地。

对气候特征的应对

京津冀地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夏季较炎热湿润且多雨,炎热时间有两个月,降水量相对集中;气温年差较大;春、秋季节短,气温变化剧烈;春季雨雪稀少,夏季偶有冰雹、雷暴;日照量丰富。对于这些地区气候特征,示范项目均采取针对性绿建措施予以回应。

对气候特征的应对策略

体量拆解

示范项目的建筑规模较大,设计中将其拆解成主楼、四个配楼和会议中心六个组团,形成一主四副一核心、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组团式布局消解了建筑的体量,由非人的大尺度转向亲人的小尺度,建筑的空间变得“平易近人”,拉近了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组团采用紧凑的合院式布局,提高了平面的使用效率,保证了组团内高效、紧密的协作;每个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出入口和交通系统也相对独立,避免了组团之间的干扰。紧凑的组团式布局还释放出大片绿地景观,使得建筑与环境之间非常友好。体量拆解后非常有效地改善了采光和通风条件,从根本上降低了建筑能耗。

张广源/摄

季节界面可变性

相对于其他气候区,寒冷气候区面临的气候挑战不仅突出,而且多样。这就意味着单一的绿建方法很难满足各个季节的建筑节能和舒适需求。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特征,改变建筑的运行模式。改变外围护界面的开启形式、改变室内外分界位置、加设季节性屏障、改变外围环境景观状态(落叶植物的自然变化、水池的蓄水量等)成为这个气候区典型适用的设计策略。

多空间组合

在建筑设计中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可制造出过渡空间。而过渡空间对于冬夏两季的保温隔热都具有积极意义。学习中国式的建筑智慧,在多层次的空间序列中引入园林景观,将前厅等空间与园林相结合,使配套空间不至于过于封闭,提升使用者的心理舒适性。另外,多空间组合可以让相邻空间互为功能延伸空间,高效利用建筑空间,高效连通、共享功能设施。

张广源/摄

半室外空间利用

利用半室外空间,合理布置对舒适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功能空间或使其成为进入空调采暖房间的过渡性空间,并以此降低对空调采暖空间的需求。半室外空间的物理性质,让它成为受欢迎的放松休闲空间,对于提升使用者心理舒适度也有很大作用。项目中室外连廊、下沉庭院、檐下空间、屋顶绿化平台等半室外空间的引入均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并获得使用者的广泛欢迎。张广源/摄张广源/摄节材节地在行政办公启动区规划伊始,设计就秉承着“节约优先”的主导方针。功能设施布局相对集中,便于统筹,集约高效,避免重复建设。使用可再生材料与能源,降低材料损耗比,可有效降低隐形能耗。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配合地下空间开发的合理利用,对综合管线进行集成化管理,也可以从设计源头提升建筑的绿色性。张广源/摄经住建部评定,本项目于年5月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年5月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其创新性和示范性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A2工程在探索寒冷地区气候适应型绿色设计策略和绿色建筑新美学、人性化设计、室内外空间微气候营造、节约资源的绿色创新技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示范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可有效引领我国办公建筑绿色化发展。更多精彩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fw/100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