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货的”进村来特色产品“走”出去
一端连着广大农村消费者,用柴米油盐增添农村“生活温度”;一端连着产销两地大市场,瞄准供给与需求,架设特色农产品“上行”通道。
邢台乡间货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嫁接威县“供销e家”电商平台,依托“线上+线下”“电商+物流+基地”模式,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电商与物流、农产品基地完美融合,相携共赢。电商全覆盖,农家小店变身村级服务站
10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威县方营镇四马坊村顺安超市,这是一家“供销e家”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
饮料、食品、烟酒、调味副食品、日用百货……从店内陈列看,不过是普通的一家农家小店,由于加盟了威县“供销e家”,进销存实现了质的提升。
“营业面积扩大了,现在有多平方米;经营品种增多了,今年还打算上水果;每天的流水增加了,比加盟前增加90%;此外,春、秋季,代卖种子、化肥、农药,也是一大块收入。”顺安超市老板李德坤对现在的经营状况很满意。
“供销e家”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统一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威县与中国供销集团合作,成立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威县供销e家电商公司,这是中国供销集团直投的唯一一家设在县域的省级公司。
年,全国供销电商平台“供销e家”在威县成立了地方物流配送平台,辅助威县“供销e家”建立运营中心、仓储中心、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并扩大仓储物流库、改造村级网点。由此,威县16个乡镇个行政村实现了电商全覆盖。农家小店变身“供销e家”村级服务站后,增加了收入,招来了人气。威县供销e家电商公司、邢台乡间货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武介绍,一是快递收入,收一个快件能赚3元钱;二是作为落货点,能赚一些物流费;三是春、秋两季,还有代卖种子、化肥、农药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农家小店增加了人气,村民来取快件时,往往要顺手买些东西,平均一天能多挣一百五六十元。
货的进村,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每天清晨5点,威县“供销e家”物流配送中心就开始忙碌起来。16台冷链物流车,从这里发往全县“供销e家”村级服务站,基本上一台车辐射一个乡镇。上午9点,最后一个村级网点配送完毕,配送产品以蔬菜、肉、蛋、副食品、饮料、小食品为主;此外,还包括前一天晚班的村民网购快递件。
14点,再给“供销e家”村级服务站发一次货,包括家具、健身器材等批发市场的大宗物流件,家电类产品以及当天早班的网购快递件。有些物流件放到村级服务站,像家电类商品直接配送入户。邢台乡间货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设立,巩固了威县“供销e家”的物流基础。“乡间货的”公司,整合了县乡村物流资源,搭建了县乡村共同配送网络,填补了农村物流快递市场空白,解决了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乡间货的”公司办公室电脑显示屏上,每台物流车的实时位置,能监控到,因为每台物流车都安装有GPS定位。
“开辟县乡村支线物流,成本是不是很大?”记者问。
“基本没有增加什么费用,因为即便不做电商,也要每天给这些农家小店配货。从县城到农村的这条物流通道,可以说一直存在,现在只是重新整合资源。”王金武回答。
威县“供销e家”模式,目前已经在张家口康保、衡水饶阳、唐山乐亭、山东招远、河南台前、天津宁河等地复制、推广。
连起产销大市场,助力特色农产品“上行”
通过“供销e家”电商平台,在产销市场两端搭建了桥梁,威县本地农特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江西、宁夏等省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年销售额达到多万元。
“这些是威县东赵村的空心挂面、陈庄村的绿豆粉皮、南关村的小米……在供销e家全国站卖得都很不错。”在威县供销e家运营中心的展厅内,工作人员指着商品琳琅满目的货架说。“一部分走线上网上销售,大多数走线下批发市场。”王金武说,“乡间货的”公司与全县7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及梨园签订销售协议,特色农产品涉及威梨、葡萄、小米、绿豆粉皮、红薯粉条、空心挂面等。一些特色农产品采取“电商+订单”种植模式。
另外,在销售端,公司与北京新发地、深圳海吉星、天津红旗、赣州、长沙、武汉、西安、青岛即墨等全国37家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建立业务联系。其中,在11个大型农批市场设有摊位。
“乡间货的”公司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探索建立威县“供销e家”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威梨、葡萄、小米等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订单生产;整合粉皮、粉条、空心挂面等小作坊,通过追溯原产地、注册商标、规范包装包材,逐步孵化成标准化、批量化、电商化的本地产品。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原标题:《威县“供销e家”模式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