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新零售的故事
新零售已经不再那么热了,大家能想到的项目都已经在做了,而且并没有更好的突破思路,总结起来看,新零售的项目为用户提供的这些价值,都没有改变线下零售行业的能力。
2
新零售能否改变消费者认知?
新零售项目一般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但是在消费者的认知改变上并没有大的变化。
1.消费体验改善
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这类产品,把线下商场做了改造,做到了“零售餐饮化”,让零售和餐饮的体验有机结合,尤其是面对一线城市繁忙的白领一族,买完菜直接加工,直接就餐,体验非常好。但是有一个问题,白领也不能天天吃龙虾牛排啊,毕竟丰富度还是不够。
2.消费形态改进
无人便利店和办公室无人货架,的确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原来都是有人看守的店铺,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不是职业选手,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无人值守就不一样了,直接考验了“人性”,尤其是办公室无人货架,听上去有很多同事监督,不能够拿了不付钱,但是往往最终的结果是“集体性失信”,就像破窗原理描述的场景一样,大家一看是破窗,都可以扔出自己那一个石头。
3.消费品质提升
很多资本发现上面两个项目是不够好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是新零售项目还有一个赛道是便利店的改造,是希望从供给侧给用户新的品质提升。但是资本市场冷静了,并没有一股脑的全部冲进来,目前看只有春晓资本投资了西安和北京的便利店;红杉资本投资了福建的见福便利店。市场上排名在前面的美宜佳、芙蓉兴盛、红旗连锁等品牌,还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而且当大家认真的了解便利店生意的时候,发现几个问题:
如果真的做便利店,那是否就是对标7-11,全家、罗森。管理能力,供应链控制能力能够有突破吗?便利店生意不仅仅是选址、经营、供货这些,有太多细节需要去管理。这就是效率与成本的博弈。中国太大了,并不是有钱就能够一夜之间统治全中国,不具备全国性的网络效应。就像滴滴一样,到现在都拦不住神州专车、曹操专车、神马专车、嘀嗒出行等其他品牌。
所以新零售是一个词,但是有很多赛道,也有很多运动员,有些就是伪需求,有些就是创始人自我陶醉。
3
新零售为什么一片狼藉
也许新零售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也谈不上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因为现在还没有看到有革命性的产品,也没有革命性的技术,更没有革命性的势能。
在过去的5-6年之间,整个中国一直延续着“互联网+”的理念,好像传统行业如果加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就能突飞猛进,好像传统行业在互联网面前就是落后的,低效的,需要改造的。
所以,O2O项目在千团大战后已经死去了一批,B2B项目在年前后死了一批,社区电商项目在年前后死了一批,那请问为什么大家又在年前后重新启动呢?并且要重新包装,穿上新零售的华丽外衣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产品思维已死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猫眼电影的CEO,郑志昊,前美团大众点评平台事业群总裁,ptr的观点其实是说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们,不要太专注于产品本身,尤其是线下的生意,不要以为仅仅优化了产品就能够取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