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阿说:格局小、气量小的老板把打工仔当牛当马用,工作时恨不得把打工仔一当十用,发工资的时候却吝啬得很,甚至画大饼充饥的老板不在少数。
这类老板常挂在嘴里的话是,厂里少了谁不少,地球每天照样转。一般这类企业,没有文化基底,没有企业凝聚力。
良哥最近很揪心,工作越干越没劲,以至于一度有离职的念头。
眼瞧着身边的朋友,大多已经实现财务自由,而他,却依旧早九晚五,早出晚归,没有休息日,没有13薪,有的只是老板无底线的画饼。
良哥毕业出来跟着老板打拼了20年,10年来人工没涨过,眼瞧着房贷,培训费,父母亲的医疗费水涨船高,良哥背上的大山越来越沉重,跟老板多次提出涨薪,老板却和良哥诉苦,画起大饼。
良哥愤然提出离职,老板却不置可否,也没有挽留良哥。
良哥离职后,动用人脉资源,准备过档到一家国企任技术副总监。
这时,本出差千里之外的老板,却连夜坐飞机回来,登门拜访良哥,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呢?良哥又是否会与老板再续情缘?且看良哥如何拆招……
自述:厉以良
整理撰稿:易小阿
我现年42岁,刚从一日用化妆品公司离职。
我毕业后跟着老板,把化妆品厂从单一产品做到目前的多产品、多类别,并拥有两个自主品牌。
毕业至离职,我跟了老板20年,20年来我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产品配方的研发上面。
20年来,我从未主动提请涨薪要求,以至于我的薪水,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
其实老板平常待我不薄,一些小恩小惠,也会想到我,但一旦提到涨薪,他就顾左右而言他,拍着我的肩笑着说,公司计划未来一两年内扩大规模,钱要用在刀刃上,你我都是老员工,理应替公司着想,毛之不存皮将焉附啊,公司效益上来了,还怕收入低吗?
我也就不好再坚持涨薪,就这样,一年复一年,转眼十年过去了。
我毕业于一家重点本科院校,精细化工专业。
我毕业之初是想到大厂历练阅历和积攒经验的。但鬼使神差般,老板带着他的计划书和远大愿景,硬是忽悠了我进了他刚创办不久的小厂。
小厂是真的小,一条旧的生产线,几个反应釜,一个QC,加上老板和我,一个搞生产的主管。
老板在我进厂之初,拍着胸口跟我说,厉省生,相信我,不出5年,我们的厂必定会做出规模。我不会亏待每一位为我拼搏,为公司发展前景奋斗的初创功臣。
老板定下的目标是五年内公司拥有自己的品牌,10年内能实现多层次,多品种的生产规模,长远目标是力争上市。
我的本意并不在小厂,我的同学都往一线城市就业。但听完老板的一席荡气回肠语气激昂的话,我突然有了留下来的念头。
就这样,我收拾行囊后,就在小厂落脚了。一开始开发部就我一个人,产品配方设计、适用测试、环境测试、客户反馈意见收集等等,皆是由我一手打理。
后来,我招聘了一位助手,负责配方数据的测试和实用性数据收集比对。我专注于配方设计。
老板下了命令,务必在两年内拿出相对有竞争力的产品配方出来。我也不敢怠慢,毕竟,产品的更新换代快与慢,直接会影响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
我和助理,开启了加班的的日子。助理姓陈,大专毕业,也是精细化工专业出身。科班出身容易沟通,陈助理人老实巴交,交代他做的事,他总会踏实做好,不会偷懒。
那时候年轻,大家都没有家庭负担,平时就是工作逛街打游戏,我俩住在同一栋公寓,不同房号。
公寓离公司很近,上下班我俩合登辆自行车,就去上班了。下班也是这么样回来,所以直到现在,陈助理,现在叫老陈了,还是会约上我,喝上几两小酒怡情,吐槽工作不愉快的人和事。
两年间,在我和陈助理的日夜测试、设计、调整下,公司推出了全新的自主品牌,并主推我新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名堂。
庆功宴上,老板把我们研发部大大夸了一番,说厉主管能力超群,踏实肯干,是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宴会后,老板给研发部单独发了红包。其时研发部已经壮大到5人,我将每个人都做了具体分工。
拿到公司奖励红包后,我们研发部5人,我还叫上了生可科的主管,质量科的主管,一并聚餐。这是大家的功劳,理应大家一起同贺。
之后每两年,研发部都会推出新品,公司也将中心放在研发部,至年,我32周岁之际,做到了研发总监一职,并兼任公司总工程师。
这一年,老板为我大幅提薪,我的月薪涨到2万元。其时我已在公司所在地附近买房,房子是按揭买下来的。
我早在年结婚,老婆是事业单位职员,周末一般双休。年,我儿子刚还5岁,我正愁不幼儿园学费的问题时,老板给我涨薪,是场及时雨,解决了我房贷和幼儿园学费的难题。
为此,我还专门邀请老板聚餐了一次,感谢他多年来的提携,以及感谢他提供了一个好平台给我发展。
说实话,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于企业于个人,都是双赢的。老板理应明白个中道理。
老板是潮汕人,做实业潮汕人实在,但有时又显得小气。我的老板,格局和眼界还是看得开的。
年始,日化行业受大环境以及原材料的涨价冲击,部分初创企业实在浪头上。幸好公司有新产品储备,适时推出迎合市场的新品,公司得以生存下来。
公司在逆境中前行,老板不敢将产线扩张太快,为节省人力成本,老板砍掉了部分部门和人员,研发中心也不能幸免。
我此前将测试和适用性能验证两大块给了质控去做,目前,在紧缩人力的情况下,质控的主管将这两项工作推回研发跟进。
研发人少了,事多了。陈助理其时已经升任陈主管,他也不得不亲自下手干活。就这样,公司不咸不淡渡过了几年。
因为企业效益不好,老板拳脚也不敢放开。公司在很多方面开始压缩成本,包括办公成本、研发成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等,一时间大家怨声载道。
有时候打印文件,非得两面打印,非必要就用无纸化办公。我主管的研发部,需要申请采购一些小样、小料,总是回拖上十天半个月,都买不到回来,严重影响研发产品的效率。
老板并不看重这些,他注重结果,反正如期没出到新品,老板就会劈头劈脑对我手底下的人的骂。我们部门的人都偷着说,老板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豪爽的老板。
打卡制度也变了,以往主管级别以上的,可以不用打卡。现在是不论谁,一概需要考勤打卡,一天四次,早上一次,中午两次,下午一次,一时间怨声载道。
考核制度也出出台了,老板不知从哪学了末位淘汰制度法则,硬套在公司上,搞到人心惶惶,大家都无心工作。
考勤制度将迟到、早退抓得很严。产线工人一定要做够8个小时才能离开岗位,一旦提前离岗跟监控拍摄到,就按早退处理,早上8点必须到岗位。
我理解老板的做法,企业效益不好,老板设法增利,出发点不错,但理应符合企业的需求,而不是生搬硬套。
一段时间以来,产线员工非常抗拒,本来头上已经有数个摄像头24小时全方位监控,让人已经感到没有尊严地工作。
如今,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上班就像进了鸟笼一般,毫无人身自由和尊严。
部分产线的小年轻陆续辞工,产线人手不足,主管向老板报告情况,老板居然下达指令,调动研发、质控、计划部人员去支援产线。
即便如此,保住了生产,却把其它职能部门的人弄得怨声四起,有些部门的人,陆续离职。
我算是厂里的元老,我也搞不懂老板何以出此昏招,市场大环境虽然不好,也不至于太差,公司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在。
我提议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