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00
二级响应下的“五一”假期
我们如何科学度过
4月29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十六次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发布:4月3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
4月30日零时,据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风险等级查询”,北京市朝阳区已降为低风险地区。
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绝不意味着防控工作标准降低、防控力度减弱,而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低风险地区返京不再要求居家隔离14天
对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正在居家或集中观察的,可以解除观察,不包括境外、湖北及其他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及隔离人员。
快递、外卖等人员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进小区
快递、外卖、鲜奶配送、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
外地来京人员住酒店不再需要核酸检测证明
入住宾馆酒店的,可凭借健康宝“绿码”办理手续,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但要加强健康监测。
有序开放美术馆、博物馆等室内场所
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有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并有效实行预约限流措施。
国内中高风险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14天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示,目前仍建议北京市居民不去境外出差旅游,不建议去国内近14天内有病例的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14天。
“三防”“四早”“九严格”
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降级了口罩能摘吗?
二级应急响应下,八类重点人群和七类重点场所仍要戴口罩,户外环境原则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
重点人群
1.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康复期出院病人,以及入境人员(从入境至隔离期满)。
2.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对象及其共同生活的家人。
3.出现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或与上述人员接触的人。
4.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抵抗力较低等体质弱并需前往公共场所的人员。
5.赴医院医院以及探望病人的人员。
6.看护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人员的家庭护理人员。
7.医疗卫生、安保执法、公共服务等频繁接触不同人群的工作人员。
8.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公用电梯的人员。
重点场所
1.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人员密集区域。
2.汽车站、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
3.商超、宾馆、批发市场、银行网点、业务大厅、餐饮行业、美容美发等商业服务场所。
4.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
5.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相关特殊场所。
6.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产作业区域。
7.与不了解健康状况的人员接触距离小于1米的任何环境或场所。
学校校园
1.教室内的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
2.校内教职员工,含后勤保障、保洁、安保人员。
3.进入校园内的外来访客。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所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
“五一”小长假——降级后的压力测试和实战考验
贺雄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把这种防控的技术措施,转化为技‘艺’,艺术的艺,把技术转为艺术。这意味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防控这根弦始终没有放松,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一”出游尽量到郊区户外空旷、人员稀少的地方踏青、散步、锻炼,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的高峰时段,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环境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不建议多人聚餐。
网友提问:
“五一”小长假,大家外出活动肯定会增多,这时候宣布降级,难道不担心疫情会有反弹么?
4月30日出镜专家
贺雄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为了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好的控制全市疫情,增强政府、专家与百姓间的信息沟通,北京广播电视台依托强大的融媒体资源优势,在《健康北京》栏目中开通特别节目:“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并通过官方APP北京时间进行同步播出。
科学防控、依法防控、
规范防控、有序防控,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健康北京》为您答疑解惑!
每晚20:00
准时收看BTV科教《健康北京》特别节目
“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来源:BTV科教健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