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与按摩治疗法

白癜风特征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311/6947166.html

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軔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参考“急性腰肌扭伤”节。

1.病因

(1)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习惯性姿势不良,或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时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

(2)  急性损伤之后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多次损伤,致使受伤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

(3)  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背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

(4)  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軔带紧张痉挛,进而变性,引起腰痛。

2.病机

肌肉组织在工作负担进行性加重时,会代偿增大,但肌肉细胞的数量一般不会增多,而是体积增大,当达到它的最大体积后只有靠间质细胞增生来弥补。而间质细胞是没有收缩功能的,反而会不断减小肌肉弹性,使其慢慢硬化,不能再支持腰部肌肉用力。

1.病史

多见于青壮年,多有慢性劳损史,或在急性损伤之后未能及时得到休息,或长期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

2.症状

(1)  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劳累、阴雨天气、晨起时症状加重。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

(2)  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部,以减轻疼痛。

(3)  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痛等症状。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  腰部酸痛不舒,在劳累后或阴雨天加重。

(3)  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竖脊肌痉挛、僵硬。

(4)  直腿抬髙试验多接近正常,腰部运动受限不明显。

(5)  痛点处用1%利多卡因2-3毫升封闭,症状常可缓解或消失。

(6)  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

1.  增生性脊柱炎

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清晨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钙质沉着和椎体边缘增生骨赘。

2.  陈旧性腰椎骨折

有外伤史,不同程度的腰部功能障碍。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或附近骨折。

3.  腰椎结核

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4.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典型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和膝跟腱反射异常,有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2.经络与腧穴

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3.手法操作

  (1)滚揉膀胱经:患者俯卧,先施滚法、揉法,深沉柔和,沿两侧膀胱经,自上向下,约五到六遍;然后掌根按揉,施术于痛点周围,约一到两分钟。

(2)  按揉腧穴:双手拇指按揉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可提高痛阈、解痉止痛。

(3)  斜板腰椎:患者侧卧,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分别扳动;患者再仰卧位,使患者屈髋屈膝,被动运动。

  (4)直擦经络:患者俯卧,医者行两侧膀胱经

直擦法,横擦腰骶,以透热为度,可活血通络;还可取用桑枝棒,拍击腰骶,结束治疗。

(1)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姿势正确,尽可能经常变换体位,勿过度疲劳。

(2)  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

(3)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ts/89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