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人口51.9万人,耕地面积.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亩。陇西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老子炼丹”、“封衡济世”、“药王山”、“药圣村”等经典传诵至今;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中更有言:“陇西襄武县出黄芪”(襄武县即今陇西县)。年,更是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省上全力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和创建“绿色道地”品牌的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全县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产业效益日益凸显,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通过实施“五化”工程,陇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9万吨,静态仓储能力达到80万吨,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年交易万吨,实现税收2.68亿元,中医药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的收入贡献率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医药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区域首位产业。

建基地、提品质,积极推进种植标准化工程

陇西属温和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呈多样性,与中药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受益于良好的自然禀赋,陇西中药材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从品种看,全县已普查到种植品种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从面积看,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为了切实保护好绿色道地品牌,县上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积极推进中药材良种化、药源基地标准化、土壤有机化、产地初加工标准化等工作。一方面,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种质资源库建设、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多万元,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每亩补贴—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并通过对比算账、典型带动等方式,大力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从源头上杜绝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建园区、搭平台,积极推进加工精深化工程

坚持把精深加工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的重要环节,牢固树立“园区是平台、项目是载体”的理念,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和“(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园区,5户产值过十亿元和10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的发展目标,从8年开始,县上围绕市委、市政府以陇西为核心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布局,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在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主”即巩昌中医药精深加工区,规划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药材加工为主,分为饮片提取区、综合制药区和配套服务区三大片区。“两副”即文峰分园区和首阳分园区,文峰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医药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为主;首阳分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分别规划建设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和饮片加工园区,主要进行道地药材交易及初加工。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0亿元,全面完成了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截止年已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实现产值2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作为全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县,陇西县依托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积极推动具备生产条件的中天、一方、普尔康等3家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先行先试生产,促进中医药加工产业向现代制药产业转移,其中,一方制药率先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试点,年产4亿袋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线今年可投入生产,中天药业公司与天士力控股集团完成股份战略重组,普尔康药业公司与北京紫光制药公司、陕西辰济药业公司达成股份合作意向。年,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8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8家,个体加工户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0多人,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同时,根据省上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以“中国饮片城”为目标,将把首阳镇打造成具有明显产业定位和独特功能的中药材小镇,形成具有产业、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发展平台。

重培育、强监管,积极推进市场专业化工程

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的产业基础优势,立足优势抓招商,积极鼓励启民资,依托并整合原有文峰和首阳两个药材市场资源,结合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由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5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集公共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和培训中心、中药材交易商铺、原药材交易大棚和现代化江能饮片展销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可满足多个固定商户和0多个摊位经营户正常交易,每到逢集参与交易的群众达0人以上,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年交易额达百亿元。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2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电子商务应用企业26家,各类个体网店家,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多家,其中77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0多人;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多个品种,年交易量万吨,交易额达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抓项目、促升级,积极推进仓储规模化工程

陇西中药材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之美名。陇西县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常年实际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25%~75%,形成了天然的阴凉库,药材存放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是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近年来,我们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环节的规模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保证。一方面,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充氮技术,切实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先后依托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配套建设规范化仓储库20栋5万平方米,新增仓储能力5万吨;引进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设了投资15亿元、占地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资3.6亿元,建成了4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和5.5万平方米的商铺;二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明年全面完工。该项目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实现销售亿元,安排就业0人,上缴税金2亿元,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较现有能力翻一番。同时,惠森药业集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合作,于年8月份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材仓储企业仓储标准,将为中药材仓储业规范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4家,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年周转量达万吨。

抓宣传、创名牌,积极推进产品品牌化工程

近年来,县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从8年开始连续举办七届中国·陇西中医药博览会,年又成功举行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陇西论坛“一带一路”驻华使节中医药行——首站·走进陇西活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驻华使节代表以及国内外相关中医药企业代表齐聚陇西,共同探讨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策略,以及如何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等问题,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陇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年4月份,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我县筹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于年9月份,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命名甘肃省陇西县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这是我市成功创建的第2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也是西北五省(区)首个全国“中医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同时,坚持向科研要品牌,中天药业组建成立了“陇药工程研究中心”;奇正药业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大型高端检验检测设备16台套,可开展中药材含量测定等8项检验检测;与甘肃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围绕中药材标准种植、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wh/9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