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优农业,盂县如何优化乡村特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品质独特、产品小众类和多样性的特点,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产业。山西省一直注重发展“特”“优”农业,盂县乡村特色资源优势潜力巨大,具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本文以盂县作为案例,探讨如何优化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如何综合开发利用乡村特色资源,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从而使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活力持续增强,实现县域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盂县概况

盂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全县国土面积万亩,辖13个乡镇,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万人。全县山地较多,耕地面积5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约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71%,属于山西省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盂县属于资源开发型工业县,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主要来自煤炭行业,年第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52.5%,第一产业仅占2.93%,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形势下,盂县亟需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山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帮扶县,全县于年上半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对盂县来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至关重要。

盂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盂县贯彻落实山西省“特”“优”农业发展战略,根据县域西部耕地面积较大、北部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东部生态条件较好和中南部靠近县城的区域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等条件,基本形成“西部粮油畜、北部果菜旅、东部绿色生态、中南部城郊服务”四大特色产业功能板块格局,为全县乡村特色产业有序发展,实现县域综合统筹、镇域产业集聚,构建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乡村特色产业类型日益丰富

盂县乡村特色产业围绕特色种植、特色食品和特色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业类型。一是特色种植品种较多。形成以小杂粮、薯类、食用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其中成功创建1个以小杂粮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仙人红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建成4个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示范点。二是特色食品品类丰富。形成以后元吉醋、王炭咀酒为代表的酿品类食品,以点8核桃露、欢乐喝彩核桃露和大寨核桃露为代表的饮品类食品,以谷味天的早餐营养粉为代表的功能食品,以千千晨晨和大虎月饼为代表的糕品类食品等特色食品。三是特色文化业态融合。形成依托藏山特色文化发展的藏山翠谷休闲农业,依托古村落特色文化发展的大汖古村和依托晋商文化发展的骆驼道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与乡村休闲旅游不断融合。

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初步探索

盂县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一是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盂县依托藏山忠义文化、古村落文化、晋商文化和红色文化,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保护利用古村落文化,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了多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二是农业休闲体验功能不断拓展。产业形态由最初的单一娱乐性的农家乐逐渐向产业配套、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了垴上村红薯文化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事节庆活动。三是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依托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等优势,发展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等业态,其中仙人乡里山南村举办多届马拉松比赛,带动了森林人家、林间步道等产品的初步开发。

产业组织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农业企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3家公司被确定为山西省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万元以上的3家。其中小杂粮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农企合作逐步深化。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更加规范。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21个,市级示范社34个,县级示范社75个;培育家庭农场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5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9个。

盂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不足

盂县乡村特色产业类型丰富,但面临小而杂、小而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主导产业。目前最具发展基础的特色产业是食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但产业培育和发展活力不足。一是食品加工业规模效应不强,食品加工企业分散,缺少合力,没有对当地种植结构优化形成拉动力;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二是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力不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已经形成的观光休闲农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消费体验和特色品味有待提升。

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盂县乡村特色资源丰富,但并未对这些特色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一是对富硒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富硒农产品加工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品种少,产品差异化与个性化不强,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富硒产业衍生的休闲旅游和保健康养尚未起步,富硒产业体系有待完善。二是对民俗文化底蕴和乡土创意内涵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赵氏孤儿传说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盂县民歌、斗牛虎、武术社火、桃仁月饼、河灯节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具有珍稀性,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独特,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尚未转化为乡村产业,忽视了开发该部分长尾市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机会。

乡村产业富民增收能力不强

业兴旺是农民视角的和乡村视角的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仅要解决农业效益问题,也要解决富民增收问题,盂县乡村特色产业在富民增收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效果有待提升,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公司产品销售不畅和加工项目经营失利,导致农户参与的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无法继续,出现农产品原料“卖难”和农业减收问题,农户靠种植产业增收致富后劲不足。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之近几年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乡村特色产业运行风险加大,农户对特色种养积极性不高,农户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相关公共创新和营销服务平台建设滞后,表现之一是农村流通物流体系不畅通,农村电商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将小农户融入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农户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产业园区化发展水平不高

盂县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园区功能发挥有限和园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产业用地困难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产业园区可利用园区政策优势和集聚效应减少企业运行成本和发展风险。但是盂县大多数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较差,农业龙头企业和已有产业园区尚未能够依托产业链整合能力形成技术融合和集成应用,通过新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传播与扩散推动乡村产业效率和价值提升的能力有待提升。

盂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精准产业发展定位,聚力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主导产业是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而来的特色农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不断延伸的过程。一是精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依托盂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基础、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壤富硒优势,选择以食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为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富硒小杂粮产业。二是优化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以“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开发特色产品——打造龙头企业——实现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生产——形成特色产业集聚”为产业发展路径,以食品加工园为驱动核,建设一批优质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主串联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环线,开发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

农业多种功能开发是丰富乡村功能价值的重要途径。一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特色乡村资源转化增值。依托盂县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高的气候自然条件,结合温泉资源和土壤富硒优势,拓展农业生态涵养和休闲体验功能,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养生和富硒产业,推动农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文化和旅游吸引力,增强对农业提质增效的带动效应。二是瞄准市场需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按照“品牌先行+产品跟进+产业链延伸”的思路,打造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协同发展。以补足农村电商短板为突破点,推动新产业新业态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农村电商“反向定制”,依托电商平台,基于消费者需求,通过供应链反向定制,倒逼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加工,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实现供给与需求高效适配,带动特色农产品上行。

优化产业组织方式,增强农户致富能力

外哺力与内生性发展相结合,培育内生本土化力量。一是增强农村集体创富能力,探索村集体经济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经营工商企业,或与工商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经营实体,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发挥当地煤矿企业老板转型的资本优势,引导资本“回流”或下乡;建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形成知识溢出效应,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乡村特色产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带动农民增收与加强农民培训、帮助农民提升参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提高农民整体致富能力。三是支持乡村产业非正规组织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例如乡村小微企业、庭院经济和手工作坊等,建立健全财政信贷、市场营销、创业创新、质量检测等相关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加强要素资源统筹,实现县域发展协同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驱动力,这不仅与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本身相关,更与政府产业治理能力与产业行为相关。根据盂县特色产业小而杂、小而弱的问题和产业发展多以村庄和社区为基础的发展现状,一是以产业进园区为统筹发展思路,提高政府产业治理能力。一方面,构建基于村庄合作社的村级产业园,并层层向上延伸,对接县、阳泉市、山西省乃至国家级农业园区;另一方面,对应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园区抓手,针对食品加工业建设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园,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打造田园综合体,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先行区,发挥区域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优化政府经济行为。一方面,加强财政和金融、保险、担保部门的合作,引导金融系统增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支持,探索设立农村小微企业和乡土特色产业风险担保基金;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等,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和人才集聚洼地,促使县域整体经济得到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庞晓丽王晓燕中农富通智库·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

图片来源:盂县人民政府网站、黄河新闻等

文章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外农业概览》年第6期总第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yw/127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