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家消费电子领域的企业从深圳走向全国,借着成功上市的契机做大做强。近期,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或者“发行人”)向深交所递交上了创业板上市申请,目前刚过问询阶段。
据悉,发行人主要从事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因C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粘性低等原因,绿联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尚待提升,对平台的依赖也暗藏隐患。
毛利率存下滑风险关键平台的销售占比呈下滑趋势
公司依托“UGREEN绿联”品牌布局境内外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营收的增长,但其毛利水平却有所下滑,叠加平台销售的局限性,其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年,以及年上半年,发行人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71%、8.10%、7.21%和7.15%。公司表示,年度,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境外疫情导致的线上远程办公和居家娱乐需求增加,境外市场对C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提升较快,公司相关产品供不应求,公司相应调高了相关产品的价格,因此,公司当年销售毛利率有所上升。年度及年1-6月,境外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形得到了缓解,产品竞争开始激烈,公司相应调低了部分产品的价格水平,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回落。
不过,综合分析公司线上销售平台的毛利率来看,亚马逊、京东这两大销售平台的毛利率在年以来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作为电商产品,公司在产品定价时需综合考虑平台费用、运输仓储费用、客户所在区域等因素,通常平台费用率高的销售平台毛利率高于平台费用率低的平台,境外销售平台毛利率高于境内销售平台。这其中,速卖通-年毛利率持续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响,为提升配送效率,在速卖通平台选取的物流配送方式有所改变,运费有所上升所致。
从图中也不难发现,年以来,京东平台的销售占比、毛利率双双下滑,而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延续。自年京东将旗下平台的流量向京东自营模式进行引流,在listing搜索中,京东平台优先推送自营品牌下的销售链接导致京东POP的订单金额、交易次数和客户数量均有所下滑。
依赖平台销售压力大产品质量曾遭人诟病
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线上平台,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平台依赖,平台经营风险、销售费用增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41%、82.5%、78.14%和77.04%,公司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总体较高。如果平台由于市场竞争、经营策略变化或电商平台所属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而造成其市场份额降低,而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渠道策略,可能对公司收入产生负面影响。未来,如果电商平台对平台卖家的店铺注册管理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也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88%、16.5%、16.91%和17.88%,而同期可比上市公司的均值水平分别为14.84%、9.52%、9.15%、9.29%。发行人主要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销售,线上平台费用费率较高,导致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较大。
电商平台有放大产品销售价值的作用,但对产品质量问题也有放大效应。公司若不及时处置或改进,很容易带来销售下滑的连锁反应。
自年以来,公司就有5起因产品质量瑕疵被迫下架、召回部分产品的情况,其中,年公司销售的PB12绿联移动电源(2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最终致使这批产品被封存隔离;在回复交易所的问询资料中,还补充披露了2起因产品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诉讼。此外,在黑猫投诉、电商评论区也存在许多对其产品质量发起的质疑。
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物通常不会对某家店铺有太大黏性,尤其是C消费电子类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也很难通过主观判断出产品的优劣,基本只能以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为参考。若公司不能营造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其未来的营收稳定性会受影响。
终端需求下滑不止研发能力或成发展阻力
近几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电子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终端需求萎靡,而今年以来C行业利润开始低于营收增速,同时呈负增长态势。
据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报告预测显示,年全球PC出货量直接下滑9.5%。企业的市场需求与之前相比下降7.2%,而个人消费者的需求下滑更为严重,几乎到了1.1%。
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内需复苏发力的拖累,全球消费预计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迷,但C电子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竞争则或将变得更加激烈,核心技术实力不佳的绿联科技或将遭遇更多质疑。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项境内专利,项境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只有12项。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7%、.47%、4.54%、4.62%,虽然投入有所提升,但仍均低于同期行业均值水平的5.59%、5.27%、5.06%、5.5%。
此外,以手机平板支架、保护壳、保护膜为代表的移动周边类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表明使用行业通用技术的产品占比在提升。目前,发行人采取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公司将生产产品的品质交给了供应商。未来若相关供应商中断合作或生产质量不合格都或将对公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产品信誉造成影响。
对于公司的生产方式,深交所在第一轮问询中对其核心技术和创业板定位也提出了质疑。公司自6月初提交上市申请以来迟迟不见大的进展,或源于其定位的支撑性理由不够充分。至于其未来能够顺利通关,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