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的一号工程

暑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096390.html
本文大概:字阅读需要:10分钟-

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南望去,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映入眼帘,仿佛那些浮雕的人物都活了起来,仿佛看到先辈们前仆后继为了新中国而奋斗,为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轴线上如“定海神针”一般高大宏伟的建筑,将近四十米高度的纪念碑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无论您是否前来参观,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不可否认已经永远铭刻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中。

不过当您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不免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探究这些问题的冲动,想知道纪念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这么大块的石料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纪念碑的朝向位置和一般建筑不同呢?那么我就给您一一揭晓这些谜题的答案!最优选择:天安门广场最优选择:

《人民日报》年10月1日

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一致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在通过决议后遂即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其实在年9月30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提议为了纪念公元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建造纪念碑,但决议通过后对于到底在哪建立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可以设立在东单大街附近,那里人流络绎不绝,来往的行人总会来是注目;也有人说应该建在西边的八宝山,正好那里当时也在修建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的同时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岂不是一举两得;还有其它的人,则持有不同意见。

就在大家各执己见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提议将在天安门广场上修建纪念碑,理由也很简明意赅,第一、年的五四运动曾在这里爆发,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战,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第二、建国之后天安门广场也将进行扩建,形成完整的建筑群。最终,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决定在会议结束后进行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人民日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手书碑文(年9月30日)傍晚六点,准备举行纪念碑奠基典礼,当全体代表就位后,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周恩来总理代表主席团的致词:“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在周恩来总理致词之后,全体代表脱帽静默致哀。礼毕,毛泽东主席宣读了纪念碑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三个时间节点是中国人民应该铭记的,从年6月26日中原突围为标志的国共全面内战爆发到年9月30日为纪念碑奠基时共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从年5月4日爆发“五四运动”开始到年9月30日为纪念碑奠基时为止共计进行的三十年的民主主义革命。从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艰苦历程。在这三个时间节点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和富强而作出重大贡献,更有很多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典礼的最后的项目是奠基仪式,当毛泽东主席执锨铲下第一铲土时,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启动建立了。

最终模样:两年后的尘埃落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征集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期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同志就指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截止到年委员会共计收到了多件设计方案和修改方案,这其中的设计有高的,有矮的,有矩形的,有柱形的,有雕刻巨型英雄群像的,还有平铺地面的,种类真的是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据说当时海外的华侨们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赓组织华侨一起绘制了图纸,还将制作的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图一图二梁思成设计手稿-年8月29日通过竞赛经过层层筛选,梁思成先生的设计方案被采用。但是梁先生本着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在年8月29日特地用圆珠笔亲手写了一封信给彭真同志,阐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图。他说:“天安门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物,但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却是一座新的,同等重要的建筑;它们两个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重要的象征性建筑物。因此,两者绝不宜用任何类似的形体,又像是重复,而又没有相互衬托的作用。天安门是在雄厚的横亘的台上横列着的,本身是玲珑的木构殿楼。所以英雄纪念碑就必须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形体;矗立峋峙,坚实,根基稳固地立在地上。若把它浮放在有门洞的基台上,实在显得不稳定,不自然。”由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与天安门对比之下,图一的英雄纪念碑显得十分渺小,纤弱,它的高台仅是天安门台座的具体而微,很不庄严。同时两个相似的高台,相对地削减了天安门台座的庄严印象。而图二的英雄碑,碑座高而不太大,碑身平地突出,挺拔而不纤弱,可以更好地与庞大、龙盘虎踞、横列着的天安门互相辉映,衬托出对方和自身的伟大。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主任由彭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同志担任,秘书长由时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的薛子正担任。委员会下设了工程处,召集了全国优秀的建筑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分成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七组,进行兴建石碑工作。此外,专设了一个专门研究浮雕画面所需的史料题材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同志领导。年8月1日正式开工后,参加兴建工作的人们干劲十足,特地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要以百倍努力来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光荣伟大的任务的决心。工作人员们虽然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掌握着各种不同的技术,但却有着共同的意志和信心,那就是坚定地担负起这个光荣的任务。尽管他们深知这任务的复杂与艰巨,但他们相信有了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是永远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担任刻碑工工作的黄怀觉的来信来信中说:“毛主席和人民政府带来了幸福、愉快、安定的生活。这是千千万万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志愿参加这工作,保证将我所有的技术全部贡献给这一个伟大的任务,来纪念永垂不朽的英雄们。”

人民英雄纪念碑

您现在看到纪念碑的这块碑心石,其实是一块完整的花岗岩石料,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目的是作为永恒的象征,材料的选择其实非常慎重。年6月间,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派出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搜集石样,当时从全国许多地方采来的石头样本,都被送到了清华大学材料实验室里进行质量、密度、耐酸、耐蚀性等测定,最终花落到山东青岛浮山地区的花岗石。当时国营青岛建筑材料公司第一料石场全体职工接受了这一光荣的开采任务,年4月11号正式开凿,青岛浮山区的花岗石色泽柔和光润,磨光后质坚耐久,是我国著名的花岗石出产地之一,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使用的石料,全部人员都深感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所换来的,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到了七月中旬,纪念碑所需要百分之七十的花岗石料石已经开采完毕,其中重达一百二十五吨的碑身已接近完工。到了八月中旬,这块重量为二百八十吨,经过加工后,重量仍有一百零三吨,体积长度十四点七米,宽二点九米,厚一米的完整花岗岩碑心石终于完工,所有石料开始陆陆续续运到北京。石料是开采完成了,可怎么样运到北京又成为了一个难题,石料运送正式启程的前夕,搬运大料委员会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运输公司、工会领导上号召全体搬运工人,在搬运大料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动脑筋找窍门,保证料石安全和人身安全,为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奋斗。工人们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克服任何困难,把大料石安全运到北京去。当时搬运石料的人力物力,得到各方单位的大力协助。大石料的主要搬运工作,由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工人担负,沿途有军队、公安人员、民兵等武装装备保驾护航。许多单位还主动借给了工具,解决了实际搬运过程中的困难。如:鞍山钢铁公司就借能顶百吨重的“油千斤”四个、青岛建设部门借两架推土机,这些机器对石料的搬运速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还由石景山钢铁厂(现首都钢铁公司)等单位借得大量钢丝绳、起重滑子等等。据说当时在搬运的公路上,经过三个村庄,因道路过于窄狭,必须拆除临街房屋五间,也得到各村农民的大力支持,自愿拆除。拆除之房屋待将大石运过后,人民政府将出资负责给予重新修建。北京西站尚未卸下火车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石料(人民日报年10月14日第1版)这块重达百吨的大石料,是由特制的载重量为九十吨的大车皮专车运送来北京的。大石料从10月7日下午五时正式从青岛启运,一路上动态的、随时根据情况的加固桥梁,克服着路桥承重等等问题,9到10月13日上午十时半运抵北京,三十多名运送石料到北京的工作人员同车抵达。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工作人员及铁路工作人员百余人,在车站上举行了简单热烈的仪式,给三十余名运送石料的工作人员各赠送绒衣一件,奖状一张。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的方法,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多月,从年4月1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正式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人民日报》在天安门人民广场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在加紧修建 当时参与建造纪念碑的工人曾经回忆说:“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机器,都是靠钢制的锤子、斧子、钻子等工具来加工石头,“对付花岗岩,一般的钢材硬度不够,最起码也要51号、52号的精密钢材。”即便如此,隋仁堂每天都要准备10多把钻子,因为钻头顶多用上一小时就钝了,只能再换一把。每天下班后,隋仁堂还要花费不少时间来处理钻头,使之重新变得尖锐锋利。“具体来说,就是把钻头放进燃烧的煤里,用高温将它烧红,然后拿出来把钻头打尖了,再放进水里降温冷却。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要想把握好火候和分寸却很难,需要犀利的眼神和丰富的经验,温度高了低了、时间长了短了都不行。”最诧异朝向:坐南朝北

人民英雄纪念碑

自古以来,按照中国人建筑设计的传统理念,建筑物都是坐北朝南的,这方向就符合古代历法中朱雀玄武的说法,南总是被视为至尊的象征。古代讲求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可当您仔细端详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会发现它居然是坐南朝北的?!其实在年9月之前方案里纪念碑仍然是坐北朝南。为什么会在后来改变方案呢?

原本设计是按照传统朝南方向为正面,也就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碑的南面。但是正在纪念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天安门广场作为以后的政治活动中心,将有很多大型集会,再加上平日来北京参观游览天安门广场的游客,无论是乘坐哪种交通方式,也将从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纪念碑的正面,所以纪念碑的正面应改在北面”。当时施工已经进行到了一半,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同志赶紧”于年底向中央做了汇报。周恩来总理召集了各部门专家,经过认真地分析讨论后,确定了北面为纪念碑正面。最终,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反传统的格局,旋转了度,将纪念碑朝北的这面作为主要立面,呈现在了人们视野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于年4月落成,新华社在当年4月22日发表消息称,“这是天安门广场改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实一个看似建设过程中的小决定,不仅仅是建设过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感恩

ThankFor

YourKindness

感谢您的

大力支持

赞赏点这?往期精彩回顾故事里的北京城?平民娱乐场所里的奇人轶事(下)故事里的北京城?平民娱乐场所里的奇人轶事(上)故事里的北京城?永定门外跑马场上是非多温馨提示

文章中的照片、文字均为小文原创拍摄撰写,资料使用已标明出处;如转载请标注出处,谢谢欣赏~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zr/97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