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国际大奖的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

东光胡同在西直门内大街路北,呈南北走向,南起西章胡同,北至新街口四条,长米,宽4米。清代称教子胡同,亦称轿子胡同,胡同名称来源不详。年定名轿子胡同。年定今名东光胡同。

北京结核病防治所

在东光胡同内,有几栋不大的旧楼,仿佛像个企业的办公楼。然而,它却是国际上都颇有知名度的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

结核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是曾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解放前,旧中国结核病流行,人们把结核病称为“痨病”,18岁以上居民感染率达90%以上,死亡率独占熬头,也是北京市民的第一死亡原因。在贫穷人民聚集区,像“穷西北套”这样的地方,结核病更是猖獗,人人谈“痨”色变。

结核病防治宣传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防痨工作极为重视,于年成立北京防痨协会,年成立了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所。年迁至东光胡同,年更名为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建所60几年来,在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下,该所一直承担着全市16个区县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有效组织了全市肺结核疫情监测与处置、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重点人群结核病筛查、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普及教育、全市结核病防治体系专业人员考核培训、国家及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从首都的地位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制定和专业技术规范的制定修订、率先开展应对全球结核病防控形势挑战的项目实施工作,圆满完成首都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任务,为全国结核病防治提供经验。经过60多年来几代防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肺结核病疫情一直保持全国最低,居世界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市医疗卫生先进单位。

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所

60多年特别是近30多年来,采用现代结核病控制概念和做法,在结核病的预防、治疗、控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早在年,在时任所领导、全球著名结核病学专家阚冠卿教授和张立兴教授的率领下,于全国率先应用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的医务人员直接督导下短程化学疗法(DOTS)策略,坚持对确诊的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采用不住院的全程督导化疗,使新发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5%以上,减少了复治、难治和耐药菌的产生并能使治疗费用降至最低。

结核病防治宣传画

年6月,在德国举行的第28届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世界大会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上,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因其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防治结核病的成功经验荣获“费朗兹·雷德克(FranzRederker)”国际大奖。世界卫生组织(WTO)在年全球结核病流行报告中称赞中国是结核病控制的成功范例,治愈率最高,居世界第一。当然,这不仅是对一个研究所的奖励,也是对中国防治结核病工作的肯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zr/9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