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建设奏好ldqu

在大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常态,也是治理“大城市病”首先要面对的挑战。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奏响交通体系建设的“快慢板”,试为这一道世界性难题求解。

NO.1

所谓“快”,即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快速交通体系。

年6月20日,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S1线)东延至乔庄东站。从始发站北京西站到乔庄东站,全程39分钟,下车即有接驳公交专线直达行政办公区。可以说是无缝衔接,舒适又便捷。S1线东延后,不少机关干部都把坐火车作为自己通勤方式的首选,S1的日均客流量比之前增长了1倍多。

不只是S1线,连接北京中心城区与副中心还有若干“快线”。地铁6号线直达副中心,正在施工的八通线南延和7号线东延,未来将把客流直接运送至副中心的环球主题公园。更值得期待的是广渠路东延,这条路西起怡乐西路,终点为东六环路,全长7.6公里。有地面、地下两套系统,同期建设景观大道。建成后,将把东四环至副中心的车程缩短至15分钟。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内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北环环隧全长1.5公里,共分为上中下三层,车行道位于地下一层。与一般的隧道不同,北环环隧的行车道两边共设22处外接出口,连接周边商业建筑、写字楼和配套公寓地下二层停车库的出入口,车辆无需在路面寻找停车场入口,即可进入商务区办公、娱乐、购物等地,至此实现地上0.5平方公里的“无车区”建设,有效净化路面交通。

而今随着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即通州东关隧道逐步投入使用,北环环隧也即将正式运营,再加上规划中的南环环隧,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将正式形成地下三条立体隧道贯通的超级地下城。

NO.2

所谓“慢”,即副中心区域内适合骑行和步行的慢行系统

这两年“绿色出行”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但马路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现状让不少骑行者望而却步。为保障自行车“路权”,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区,通州区在道路新建和改造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自行车专用道路里程还在一步步延伸。通州城区范围内有40多条道路已纳入慢行系统改造计划。并且按照规划,未来在行政办公区和职工保障房之间还将修建一条全长2.7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与既有的城市道路自行车道衔接,方便两大功能区之间的交通往来。

慢行系统,还包括滨水穿林、四通八达的绿道体系。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道体系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运河、潮白河等水系两岸,一度功能单一的河堤路正变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绿色线性空间,供市民锻炼、游憩、漫步、骑行。

温榆河——北运河绿道过去是土路,改建成绿道后,成了通州最美的骑行路。随着绿道建设工程的推进,骑车可以直达的公园景点越来越多,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温榆河风景林带,一线贯穿。

推进慢行道路体系建设的同时,通州区还将广泛布局共享单车点位,在现有公共自行车点位的基础上,增加上千处由社会力量运营的共享单车点位,让市民在区域内骑行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建设的“快板”和“慢板”同时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智能、舒适的交通路网正在一步步成形。

按照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通过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到年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出行比例要达到80%以上,内部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依托干线绿道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到年城市副中心自行车道里程将达到公里左右。

地上地下一条条通衢大道,与毛细血管一样的条条慢行道路纵横交接,快慢相宜、畅通八方的立体交通体系,将引领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步步走近“没有城市病的街区”。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价值启幕,区域的交通配套也不断升级,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交通枢纽门户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不同层级轨道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共存的复合型交通走廊。依托完备的交通资源,ArtPark9不仅满足了当下城市精英阶层对于人居生活的终极要求,也将引领城市副中心生活方式的全新升级。98-平米(建面约)精装艺术公寓ArtPark9,现正火热抢购中!VIP。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gk/54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