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标志性景观的建议

{作者简介}陈剑,北京市决策咨询专家,现代化研究学者。

本文曾刊登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文化决策参考》年第一期。年《北京民进信息》期刊登,并被北京市政协采纳。

摘要:北京城市副中心应用好大运河这张文化名片,通过打造标志性景观,提升副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包括:争取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落地副中心、建设大运河标志性建筑“运河广场”、建设大运河文化标志性景观“大运河塔”、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放汉城遗址公园“路县古城”、做强宋庄艺术小镇、围绕“三庙一塔”打造运河历史文化区。这些景观可以与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以及度假区项目和“运河游”浑然一体,共同组成大运河北京段的标志性景观群。

大运河是北京市第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北京段是连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的桥梁,传承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一件大事。同时,大运河文化、路县古城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文化名片,大运河北京段留下了众多古迹以及古老民俗。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仍缺少标志性的文化景观,这影响了副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利用大运河这张文化名片,打造副中心的标志性景观,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建造大运河标志性景观,需要整体联动,作系统性考虑。

一、争取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落地副中心

年12月5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以及通惠河10个河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京杭大运河的国家文化公园最终建在何处,目前并不确定。但北京应当积极争取,争取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落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使副中心有一个展现大运河北京段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大运河标志性建筑——运河广场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新北京,其城市建设需要标志性建筑。而大运河北京段的主要遗存都集中在副中心。因而,需要在副中心的中心地段,建造运河广场及其附属建筑。而运河广场的重要性,类似于李嘉诚建造的东方广场对于北京王府井的意义,目的在于提升副中心核心地段的影响力,进而带动整个副中心的城市建设发展。运河广场的建设,需要征求北京规划部门的同意并给予指导,北京市政府应当出台优惠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包括吸引港澳台以及中国知名企业,特别是民办企业参与运河广场建设。

三、建设大运河文化标志性景观——大运河塔

大运河北京段需要有一个大运河文化标志性景观,以与大运河北京段的文化底蕴相适应。这需要在进一步搜集整理通州运河桥梁等历史建筑资料、全面挖掘运河文化历史底蕴的基础上,在副中心适合地段,例如张家湾,建设大运河文化标志性景观——大运河塔,使大运河北京段有一个文化标志性景观,使整个副中心有一个魂之所系。如果张家湾镇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需要对张家湾漕运古镇进行整体规划和总体研究。历史上张家湾是繁华的古镇,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将大运河塔设立在张家湾作为选项,有利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

大运河塔建设的资金来源,一个思路是可以动员全国热爱大运河的企业界人士和热心人士参与。设置准入门槛,大运河塔将每一个为大运河塔建设提供资金的人士的名字都刻在大运河塔建立的碑文上。

四、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目标定位应当是国际一流的特大型综合类运河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应当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和运河文化集中展示空间。博物馆的建设既要充分展现副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其他地区丰富、深厚的运河文化,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变、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展现京杭大运河的多重价值。博物馆内设国际馆,展现全球各地运河文化特色。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奋斗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的选址应当靠近运河,靠近副中心核心地段。

五、开放汉城遗址公园——路县古城

通州自西汉伊始就设置有县城——路县县城,东汉之后,路县改名为潞县。清乾隆年间,通州的举人刘锡信曾对路县故城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了《潞县故城考》,收录在其《潞城考古录》一书中。《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记载有汉代路县,但不能确指其具体所在。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开展了大规模考古工作,勘探万平方米,发掘4万余平方米,发现汉代路县故城城址及周边墓葬群。

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位于潞城镇古城村,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址保存完整,同时还清理了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墓葬座。该遗址对研究古代中国县城面貌和县级行政特点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通州古城始建于北齐,历史悠久、文脉清晰。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副中心所在区域至少自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考古发现丰富了副中心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底蕴。应当按照明清风貌保持完整的通州古城格局,保护好南大街等胡同肌理和残城墙遗址。

北京市政府已经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并配套设立博物馆,路县故城城址将成为北京地区首个以汉代城址为主体建立的遗址公园。

六、做强宋庄艺术小镇

宋庄镇地处城市副中心北部,京杭大运河的源头、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宋庄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

宋庄的发展完全是改革开放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中期,宋庄镇逐渐形成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大本营。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达到年均50万人次。宋庄实际上是城市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本营。在遵循文化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做强宋庄艺术小镇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大运河历史相结合,可以提升大运河的影响力。

七、围绕“三庙一塔”打造运河历史文化区

通州文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可知,年,即元大德二年,由通州知州赵居礼在州署西侧创建,用以供奉孔子牌位。而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年)。这意味着,通州文庙比北京孔庙还要早建4年。目前,通州文庙与佑胜教寺并燃灯佛舍利塔,以及紫清宫,儒、释、道三教在这里相互紧邻而又相互独立,并呈“品”字形布局。据考,燃灯塔始建于北周,而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三教和谐共存了余年。“三庙一塔”已对社会各界开放,彰显着通州运河文化深厚的底蕴。建议与“三庙一塔”空间连片,整体打造为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此外,还可以塑造运河文化景观,构建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廊道和健康休闲廊道,打造“运河游”品牌。

年建成营业的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将成为通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景区。运河广场、大运河塔、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汉城遗址公园、宋庄文化小镇、“三庙一塔”等,可以与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和“运河游”浑然一体,共同组成大运河北京段的标志性景观群。如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能够落地副中心,无疑也会为副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增添亮色。

陈剑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gk/86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