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卷智能运输设备的首创者

科学家心声

我正是在首钢搬迁调整的大环境及首钢工程公司转型发展的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锻炼和成长,长期潜心于冶金重载智能运输装备这个方向并有幸做了一些工作。获评首钢科学家称号,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更是对团队这么多年坚守的认可。感谢集团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帮助,给予了我坚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在接下来的研发中,我将奋勇争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在铁水车、钢包车方向的研究力度,争取取得更多的世界首创,解决传统铁钢界面的根本性问题,开发全新的智能化冶金流程界面新技术,形成全面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冶金企业总图布置新理念,为首钢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在钢厂钢卷运输领域,韦富强的名字家喻户晓。多年来,他围绕智能化冶金界面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先后研发出三代智能化钢卷运输产品,均属世界首创。产品成功应用于首钢京唐、韩国浦项光阳厂、山钢日照等先进热轧厂,其中韩国浦项首次从中国引进冶金成套装备,产品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除显著节省工程投资以外,累计为客户新增效益三亿元/年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持续引领着冶金企业钢卷运输的发展方向。

韦富强作为钢卷智能运输设备的开路先锋,先后获得首钢技术带头人、首钢技术专家、中国冶建协会高级技术专家等称号。已获授权专利近50项,获省部级及首钢科技奖10项(其中6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近30篇。

不忘初心为希望埋下种子

年研究生毕业后,韦富强来到首钢,从事轧钢设备设计工作。

年,韦富强作为首钢集团第一个公派留学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学习。

“当年全集团十几个人去参加考试,就我一人考过了,所以我有幸算是首钢第一个公派留学人员,当时心中就有一个情结,公司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送出去学习,国内学一年德语,德国学一年技术,绝不能辜负这份重托。”韦富强学成回国时,可以说机会很多,也有很多企业递出橄榄枝,韦富强一一拒绝。“那个年代出国看到了国内外的差距,也更加坚定了一颗感恩的心,必须要在首钢干出一番事业。”那个时期,韦富强对首钢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眷恋的情结,专业技术的积累也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

回国后,韦富强赶上了首钢搬迁调整,从迁钢建设到顺义冷轧,从板带彩涂生产线到镀锌生产线,从京唐一期轧钢系统到迁钢硅钢基地建设,韦富强作为机械专业谈判负责人全程参与。“那时候和外国人谈判,把留学的成果全部运用上了,无论是语言还是技术,全部得到发挥。”

京唐、迁钢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是韦富强学习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工作中的点滴也是反推学习的过程。“在各个项目谈判的过程中,对外方的工程组织模式,还有他们的工程思维有了更深的认识。”

韦富强经常对年轻人说:“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坚持自己的梦想。”来之不易的出国留学,首钢各大基地先进生产线的引进,韦富强可以说在首钢的“完美”培养环境中锻炼、蜕变。“感谢单位的培养,给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十分感谢!”

厚积薄发韩国浦项主动合作

“第一代产品可以说是首钢品牌在国际舞台的重要亮相。在集团领导和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上下共同努力,第一代产品得以诞生。非常钦佩领导的魄力和胆识,工程行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不多,咱们首钢算一个。”

钢卷运输系统是冶金企业带钢轧制生产线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应用于冷轧带钢、热轧带钢的钢卷运输线,实现钢卷运输快速、流畅,以满足连轧线生产的多品种、高质量、快节奏的要求。

冶金企业内部的钢卷运输,传统方式是步进梁、链式运输机、汽车等,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节奏的加快,这种运输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钢厂的运输需求。

年初,首钢工程成立了托盘运输技术研发团队。年7月,韦富强作为课题组长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钢卷运输系统、世界首列双排式托盘运钢卷运输系统在京唐公司毫米热轧第一次成功投入使用,标志着世界上首次采用双排式托盘运输系统运送热轧钢卷的尝试取得成功,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一代钢卷运输产品——双排式托盘运输系统,采用地面铺设双排辊道、辊道上布置多个运输托盘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生产节奏的需求,还克服了上下层布置的托盘运输系统土建基础深、下层设备维修困难等诸多困难,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及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当时韩国人主动找上门来,点名见我,他们说这个东西全世界只有你们首钢有,是慕名而来,确实是比较骄傲的,一直到真正签合同,一共去了韩国11次。”年,来自浦项公司的3名韩国人主动到访,开门见山地说,他们是为了托盘运输而来,并感慨中国钢铁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经过多次交流,出于对该技术的青睐和对首钢人的信任,浦项接受了成套设备供货的方案,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浦项4号热轧工程的后部钢卷运输系统由首钢工程进行机、电、液、自动化等系统的全部详细设计和关键设备的成套供货。

年6月,首钢工程与浦项建设(中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同。浦项从中国购买过机械设备,但引进中国的成套装备这是第一次。

“浦项是世界先进钢铁厂,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现在这件事说起来也是很自豪!那次合作之后,对团队提升国际化思维是跨越式的,对下一步的产品创新信心也是非常巨大的。”

砥砺攻关刷新载重纪录

“‘敢为天下先’对我们来说不是一句口号,是一个个实打实的行动。”韦富强说。首钢精神是志向、是胆识、更是追求,钢卷运输研发团队用“60吨载重纪录”来证明自己。

“当时,非接触式供电技术在轻载运输领域有应用,但承载就几百公斤,我们实现了一个数量级的跨越,从公斤载重提升到60吨,这个技术创造了国内之首。”

第一代钢卷运输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不久,首钢硅钢基地建设规划中钢卷的长距离运输成为制约工序间物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运输车的供电方式为电缆供电,极大限制了运输车的运输距离。

韦富强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调研,经过深入了解业主需求,针对工序间的钢卷运输优化和调整的需要,与业主一起确定了新增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解决方案。该重载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能够满足现代化工厂对运输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日益增长的要求,可应用于物流园区、仓储服务等多种运输场合。

从年初研发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攻关,设计团队成功研发出了第二代智能运输产品——非接触式供电重载运输系统,成功解决了迁钢公司钢卷运输米以上的超长距离运输问题。

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钢卷运输系统,利用电磁耦合原理,用车载拾电器将预埋于地下的电缆中的电流拾取到车上,供车载电机及其它用电元器件使用,克服了传统运输车中供电电源与车体必须有物理接触的缺点,运输距离不受限制,可用于穿越马路、露天等场所。

从年在迁钢冷轧硅钢厂投入使用,至今运行状况良好,开创了非接触式供电技术在冶金行业应用的先河,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韦富强作为第二代智能运输产品“非接触式供电重载运输系统”技术发明人,起到了关键的核心作用,至今仍保持着采用非接触式供电技术运载能力最大60吨的纪录。

不懈创新引领钢卷智能运输风向标

“第二代产品在冶金行业应用范围有限,技术本身问题对环境的要求太高。”不自满,成为韦富强不断攻关创新的不竭动力。他带领钢卷运输系统研发团队再一次用“世界首例”突破自己,引领钢卷智能运输设备新潮流。

年6月,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产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MCCR项目智能化新能源钢卷运输系统,在首钢京唐产线,承载着钢卷产品顺利到达指定位置。此举标志着首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运输产品——基于超级电容器供电的钢卷运输装备系统在首钢京唐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最新一代钢卷运输技术在首钢应用的新篇章。

“第三代产品的研发,还是受到我侄女的启发。春节回家,与在同济大学读博士的侄女聊天,她正在研究超级电容的课题,我突然茅塞顿开,超级电容应用在冶金行业一下就把所有难题都解决了。”

第三代运输产品“基于超级电容器供电的钢卷运输装备”的横空出世,首创了基于超级电容器供电的全新的智能化新能源重载运输专有技术,较好地克服了原有运输技术的缺点,并多次用于工程实际。经北京金属学会评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多项技术均属国际首创。产品成功应用于山钢、京唐、东海钢铁等生产线,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已签署供货合同超1亿元。

“第三代产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升级,也是融合。”基于超级电容器供电的钢卷运输装备运输系统,是首钢的原创技术,首钢拥有完全独立、完整和清晰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符合中国制造、工业4.0及“互联网+”等概念的要求,为智能重载物流、智能化冶金工厂、智能化立体仓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运输方式解决方案。

第三代钢卷运输系统研发成功后,先后有德国西马克公司、意大利达涅利公司、韩国浦项建设等多家世界知名的冶金工程公司主动与首钢工程联系,希望就该技术的应用与合作进行交流。智能化新能源钢卷运输技术,将成为冶金企业钢卷运输中最具竞争力的最新一代方式。

以梦为马不负科学家之名

韦富强把全部青春和精力全部扑在事业上。“在我专业范围内,能把首钢专有的装备产品做成并得到世界一流企业的认可,我很骄傲。”

多年来,韦富强在冶金界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取得了突出业绩。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奖项及各种荣誉称号,为冶金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课题组长身份完成多项研发课题;作为项目经理,先后完成包括首钢、韩国浦项、山钢日照等多个项目的设备成套工作。特别是韩国浦项光阳4号热轧厂钢卷运输系统是韩国浦项首次从中国引进机电液控一体化的成套技术;山钢日照毫米热轧厂钢卷运输系统为世界首例新能源智能化的重载运输系统。

科技是利器,国家因之以强,企业因之以常青。从世界首例的第一代双排式托盘式到重载领域首创的第二代非接触式供电技术,再到在冶金行业世界首创的第三代超级电容器供电的应用,韦富强先后研发出三代智能化钢卷运输产品,均属世界首创。作为三代产品之父,技术发明人韦富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钢卷运输系统研发和应用领域实现不断突破,开创了重载运输之先河,迈出了引领钢卷运输系统智能化、绿色发展未来的步伐,将冶金“界面技术”推向新高度。

韦富强看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两张图纸很久很久,梦越做越大。“年,我是首钢工程公司轧钢事业部总经理,当时实在放不下智能运输的情怀,为了干这个事儿,我把总经理辞了专心干事。”这两张图纸挂了5年,一张是钢包车,“钢包车已经样车试验成功,可以用完美形容,应用前景很广。”一张是铁水车,“铁水车的技术方案去年已经成形,还有一些人力财力的问题没有解决。”

韦富强指着两张图,激动地说:“之前的三代产品仅仅是钢卷运输,这两个新能源智能化钢包车、铁水车的意义更加重大,是重要的技术进步,一旦完成,将解决铁钢界面根本性问题,是真正影响冶金行业内部物流的一个系列技术。”

韦富强坐下来,扶了扶眼镜,凝望图纸。“我扎根首钢一辈子,今年55岁,还有5年时间,希望能实现这个梦!”这就是韦富强,心中有梦、脚步铿锵,名副其实的首钢科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ts/132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