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便利购李漾用种地的心做零售界面

在不少人看来,要打无人货架的天下,需要靠一轮轮的猛烧钱,以及疯狂抢占点位。但李漾带着每日优鲜便利购打天下,凭借的则可能是办公室里一台55寸的显示屏、一面一平米大小的白色写字板,以及每天抽光的一两包烟。

那台显示屏总是连接着不同的电脑,各个部门的同事会通过它和李漾讨论项目进展。白板在大多数时间里会被李漾涂写得满满当当——他习惯了用它想点子、理逻辑、划框架。烟灰缸里堆积起来的烟头也是常态,它们总是伴随着李漾整理思路时的飞快语速、得知某个数据大有增进时的欣喜,或者被某个问题突然困住时的为难产生。

在第三方调研机构Trustdata发布的《上半年无人货架领域发展研究报告》里,这个年下半年才热起来的行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曾经势头凶猛的企业几乎没了声响,而截至年上半年,在以融资金额、点位数量、SKU数、转化率为主要指标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方面,每日优鲜便利购以55%的份额位居第一——要知道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因为入场太晚、点位拓展速度不够快而不太被看好。

过去,每日优鲜便利购CEO李漾在新疆种过大枣和棉花,又跟着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去青岛种过蓝莓,他说如今他正是把种地的态度用到经营无人货架上。那份后来居上的成绩单背后,便是他每天工作超15个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对细节的严苛要求、一直坚持亲手带团队成员的习惯,以及反复强调的“我们做不好客户体验就是垃圾”“零售业不能拿来投机”这样的话。

李漾每天的工作是由一个接一个的会组成的,但没有人能在他的会上开小差。从运营到商品再到市场,李漾似乎对所有细节都了然于心,会脱口而出某个指标的数据,或者某个业务的对接人。他爱抓住细节抛出问题,然后又立刻成为与会者里第一个想到点子、在白板上涂写一通给出答案的人。

对只有29岁的李漾而言,这种对业务的熟练已是常态。接手便利购之前,他在每日优鲜有“救火队长”的称号,在3年多的时间里做过大客户、校园、物流、客服等14个岗位,几乎对所有条线都有涉及,也习惯了在接手新业务后立马上手并作出成绩。去年下半年,当徐正将便利购业务交给他时,他对接手这个战局焦灼的业务反应出奇的简单——“就是干呗,还能有什么其他的”。

在所有对外采访和对内沟通里,李漾一遍遍强调着每日优鲜做无人货架并不是在追风口。他说公司要做的是一个颗粒足够细、离消费者足够近,近过超市、便利店、前置仓的新业态。而无论是零售业态的变化,还是移动互联网使用人群比重的增加,都验证着团队对无人零售的判断:“我们不是投机者,是长期做零售看到了这件事的价值。”。

事实证明李漾这番话绝不是说说而已。

刚开始做便利购时,为了不因天天加班而影响家人休息,李漾带着其他两个高管从各自家里搬出来,一起租了个三室一厅的房子。便利购合伙人刘澍就是李漾出租屋里的室友之一,他回忆起那段时间,即使每天很晚到“家”,李漾还是会拉着其他两人讨论业务到天亮。

接手便利购以来,李漾习惯了每两周去一次点位,拉着对方的行政、正在货架前买东西的员工聊天,问他们是否经常用无人货架,便利购又可以再哪些地方做得更好。他说这些交流不仅告诉了他一线业务的细枝末节和待改进的方向,也让他更笃定无人零售的长期价值。

当无人货架行业因为陆续有企业倒闭、转型而被人唱衰时,李漾也有稳定军心的办法。

“别人说不好,他会理性地分析赛道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整理出思路和解决办法。”一位便利购的同事回忆道,李漾觉得做无人货架的本质仍是服务客户,并以此要求团队“更加从客户需求出发,扎实做好自己”。

我们也问了李漾如何看待今年以来行业里的变动,他举了一个例子。“这就像我今天是来考奥赛的,我最该做的是想着怎么把卷子考高分,而不是关心第三排的人为什么提前交卷,坐我旁边的人为什么不及格。”不少人会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ts/142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