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智能物流系统空白这家无锡企业咋做到的

近日,无锡物流行业的“朋友圈”被一条信息刷屏:由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智能化物流成套系统”技术日前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在锂离子电池生产物流装备技术及生产管控集成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惠山区的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看看这家企业如何做到填补国内空白的,以及之后他们要做些什么。

回忆

从传统加工业转型集成系统

中鼎集团大楼的楼梯墙面上贴着企业文化精神:除了大多数企业都会有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等字样外,“绝对服从”、“没有借口”等更多见于军队纪律的8个大字让人不由猜测这里的管理风格。随后见到的总经理张科,符合了文化精神中透露出的形象:大胆、强势,脑子活,以及“够意思”。

“最早我是做加工的。”张科开始讲,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要引进德国西马克公司(SIEMAG)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成套专有技术,找到的国内消化这一技术的厂家是当时的苏州起重机械厂。后来该厂转制,剥离出来的做立体仓库的厂叫苏州富士达,张科正好跟他们有些加工方面的业务往来。90年代初,外资收购苏州富士达后“雪藏”,并且不允许苏州再开同类型的企业。原厂闲下来的老员工们就鼓动张科另外开一家做立体仓库的厂,从“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做,没商量的”到后来“反正加工也没多大前途”,张科在无锡成立了无锡富士达。当时是年,全盘将苏州富士达的“血统”转移到无锡。

年,立体仓库业务开始越来越好,张科把两个厂并成一个厂,甚至重新取了个带“中”字头的名字,中鼎。谈及这段,张科把自己的经历归结为“有点小运气”。

然而年到年,张科又开始“折腾”。他主动放弃了当时相对轻松的“加工基地”这一模式,主做集成业务。这在当时有很多员工都无法理解。居然会“放弃客户”!可是张科分析,在几个大客户之间,自己永远不能做到让所有客户都满意,当不了所有客户的“加工基地”,慢慢地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难做。所以,逐渐放弃做客户的“加工基地”卖设备,转型自己主做集成系统,才是以后的出路,“当时不理解也没办法!”

讲述

最累的时候一周只睡4小时

“在和南京LG化学合作的时候,最忙一周只睡4个小时,随时随地站着都能睡着,”中鼎常务副总经理翁忠杰笑着自嘲。

翁忠杰所说的时间,就是中鼎集体从做立体仓库的公司“跨界”去做新能源行业的物流——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立体仓库是属于储存成品的范畴,也就是工厂物流环节的尾端;而后者则属于工厂物流的前端。

想“跨界”,当然没那么容易。当时的中鼎介入南京LG的工厂建设,生产物流系统如果从韩国进口,价钱非常昂贵。一开始做尾端立体仓储的中鼎,很快被韩方发现他们技术底子不错。“试试看。”就这样,边学边实践。翁忠杰和他的伙伴们一边要顶着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一边要忍着韩国技术人员的倨傲,“问他们或者他们跟我们交流,只说一半内容,剩下的一半要自己去查资料弄懂。”更痛苦的是,韩方压缩工期太厉害,把学习新技术的压力硬生生扩大了好几倍。

因为技术原因以及当时国内和国际标准不统一等等,没有达到韩方技术要求,系统重做、设备重做。一年之中这样的事发生了四五次,损失了几百万元——项目可还没完成,没收到款项。这个约十五六个人的团队在巨大的压力下坚持、学习,直到最后成功。

坚持

憋着一口气抢占新能源“风口”

从年,借着和南京LG化学合作建设厂房中仓储物流的机会,中鼎开始学习、生产韩方所需要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这在当时同样招致了大量反对声,因为当时立体仓库市场大好,中鼎的订单都快来不及做了,却要抽调人手铺一个新的“摊子”。

当时面临最现实的问题是什么?一年亏个四五百万元,成效却一点都没有见着。张科也好,具体负责技术的成员们也好,都憋着一口气:韩国人给你机会再做一套,那就做!高薪挖来韩国的技术专家,上上下下咬着牙坚持——后来新能源行业“风起”,中鼎相比国内其他新能源物流生产厂家已经有了不小的优势。

在坚持的,不仅仅是老板。张科谈起了去年年会上播放的一些照片:那是在生产现场加班到晚上一两点的员工,第二天早上一早还要上班,索性晚上不回家直接睡在了车间里。但是领导也“够意思”:除了此前公司上市两波给员工激励外,现在公司的员工工资可能是行业里最高的。

目前,新能源领域业务销售已经占到中鼎的40%,国内与之在同一级别的只有一家主要发力于在线信息系统和管控的企业。

传承于国内老牌物流装备企业,中鼎集成目前主要从事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及相关设备研发和制造,掌握智能物流系统整体设计、全面集成的核心技术,已完成多个工程案例,覆盖新能源、冷链、医药、制造、食品、家具、铁路、军工等多个行业,成为国内物流装备行业标杆型企业之一,LG化学、比亚迪、力信能源、盒马鲜生、菜鸟物流等知名企业均已应用。去年,中鼎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

(晚报记者景玮/文、摄)

“技术控”必读

这套系统“牛”在哪里

手机充电起火等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动力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更是要格外小心。其专用设备对物流集成技术要求极高,稍有差错即可造成安全事故。尽管国内动力锂电池行业的设备厂商较多,但主要从事单一专用设备的制造,在生产物流智能化集成系统方面还是空白,核心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基本被日本、韩国所垄断。

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春介绍,此次通过评价的项目,采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自动化分选技术、专用堆垛机能量回馈技术及生产管控软件系统,实现了不良品的高效在线剔除、节能化生产等功能,实现锂电池各生产工序之间的物流自动化与信息同步化,实时地采集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含14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3项软件著作权。

具体来说,有两个主要的创新点。首先是具备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夹抱取货技术,结合机器人和高清视觉处理等智能化应用技术,可实现危险品的应急处置。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10道工序,也就要在生产线上不停将完成上一道工序的半成品转到下一道工序中。智能夹抱取货技术就像在转换工序的节点上方长着智能机器人手臂和高清摄像头的“哨兵”,发现有不良产品立刻就夹取到一边。机器人还配备了灭火装置。

另外,研发了锂离子电池机载灭火器温控触发系统,在锂离子电池存取的移动设备配备灭火装置,具体包括防火传感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灭火控制器及密闭装置。所谓灭火器自动温控触发系统,即在一个较高温的环境中,如果锂离子电池产品被检测到自身温度超过一定温度,或者变形、冒烟等异常,会立刻被取出。而如果某一托盘的货品已经起火,就会像放下卷帘门一样放下库位之间的隔断措施,不让火势蔓延。

据评选专家组分析,这套系统能够加快推进我国动力锂电池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进程,并促进和加快该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其次,填补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化生产物流集成系统的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另外,该项目产品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优先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我国动力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加速实现国家工业4.0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鼎集成总经理张科则笑着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并不是刚出来,而是已经产生了约10亿元的销售额。




转载请注明:http://www.zdkonglongdan.com/bcwyw/126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