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都会引起腰疼,所以很多人都会迷茫自己得的到底是腰间盘突出还是腰肌劳损,今天,我们将这两种病,进行一下对比分析,让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区分一下自己到底是腰肌劳损还是腰间盘突出。
你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腰肌劳损傻傻分不清楚了
1、从“病史”比较
腰肌劳损起病缓慢,病史较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因素造成,往往是急性发作,常有慢性腰痛病史
2、从“好发人群”比较
椎间盘突出: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青壮年发病比例约占80%。多见于男性,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较大,常伏案工作及经常站立的人员等较多见。
腰肌劳损:重体力劳动者急性腰扭伤,若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腰肌劳损的发病。运动员或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在剧烈的运动中引起腰部肌肉的长久损伤。
3、从“症状”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在症状上有一些相似性:比如两者都会出现腰酸背痛、浑身无力等症状,但是两者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以下四种方法可以帮你区别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
区别之一:活动是否受限
腰背肌劳损的患者,其腰部活动度一般影响不大,通常是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腰背痛诱发加剧,相反活动开来后可明显缓解。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出现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
区别之二:有无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分为三种:一是只有腰痛,二是只有腿痛,三是既有腰痛又有腿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有的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的腿痛。不同的是,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因此鉴别二者首先要看患者有没有腿痛。
区别之三:压痛点是中间还是两边
对于纯腰痛的患者而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棘突或棘间隙有压痛,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距离中线1.5-3cm处,即背部中间。压痛时,可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
区别之四:影像学检查
腰背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以腰痛为主,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而CT或核磁共振则可准确发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明确腰椎间盘是否突出。
腰肌劳损的治疗
1.针灸治疗取脾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冲门、髀关、伏兔、环跳、秩边、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穴,每次选5~6个穴,每日一次.8次为一疗程,中间可休息2~3天。
2.拔火罐疗法
(1)于肾俞、大肠俞及阳性索状压痛点外,先用毫针刺,或以三棱针刺络出血,然后再拔上火罐。拔出少许血液后,即起罐。本法对瘀血性腰痛尤为有效。
(2)取大小口径适合的抽气罐数个。术者一手持罐,罐口向下紧扣疼痛局部阿是穴(或阳性反应点)上,另一手用注射器或吸引器抽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然后以止血钳夹紧导管留置20~30分钟。
5.刮痧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特色疗法:
1.委中穴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方法
用刺血加拔罐法,先皮肤消毒委中穴,然后用三棱针在委中穴处点刺出血。针后再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次出血约10ml(注意:出血少效果差),若小腿发胀,可以配合后溪穴,用毫针刺入,边捻转边活动;留针10分钟,隔日一次,中病即止。
效果屡用屡效。
3.针灸疗法
主穴:肾俞、关元俞、气海俞、腰俞、环跳、委中穴。
配穴:承扶、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急性发作配后溪、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有独特疗效。
4.董氏奇穴
二角明穴,下三黄穴,水通穴,水金穴,四花外穴放血董氏奇穴见效比较快,配合传统经典针灸效果更好。
5.牵引
可根据病情、病人体重的大小,采用适当的重量骨盆牵引,增加椎间隙的宽度,减少椎间盘的压力,使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纳,减轻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突出物巨大者合并腰椎骨折的患者忌用牵引。
部分患者认为腰椎病变,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即可自行终止治疗,但常导致病情复发。
小编推荐阅读
得了甲状腺癌,被治愈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医生终于说了大实话!
便秘难受怎么办?香蕉未必管用,这6大方法才是便秘“终结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